1. 首页
  2. 教育科研
  3. 新课改
新课改

在新课程改革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济源市第四高级中学 汤玉川陶行知先生(1891-1946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救国

在新课程改革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济源市第四高级中学     汤玉川

陶行知先生(1891-1946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融古通今,学贯中西,不但汲取了古代孔子儒家学说的精华,还吸收了国外特别是美国杜威的学说,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不仅创立了理论,还躬于实践。他边实践,边立说;边著书,边更新。他终于创立了全新的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后人留下六百万字的巨著。为改革中国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是“万世师表”,分别从政治方向、教育思想和师德修养等方面,对他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正视国情,立足国情,把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相同点

1.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关于“生活即教育”,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太阳,一双父母和四个老人围着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溺爱的家庭环境惯出了他们的娇惯习气,听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和磨难,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很差,像温室的一朵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这样生性娇贵的嫩苗苗日后怎能长成参天大树经受人生的风风雨雨?现在孩子的学习,常常就是“面朝笔书本,背朝天花板”,整天在读书、做题目,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头脑极其呆板。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明确社会是所大学校,突破“课本中心主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自然的、现实的及与网络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这样,孩子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身心变得健康,头脑变得灵活。

2.赏识教育

在对待传统教育的问题上,他反对“老八股。”他不无讽刺地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和现在新课改中提倡的,根据多元智能尊重学生差异完全一致!

3.大众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运动小史》一文中写道:“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我喜欢翻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为让广大的平民百姓受教育,他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优裕待遇,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投身南京崂山脚下,创办农村的晓庄师范。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致力于“筹募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大力推进大众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陶行知于1928年在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一周年的演说中,这样真诚地大声疾呼:“乡村教育之能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童。……倘使我们肯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乡村儿童,那末,无论如何困难,必有达到目的一日。” 现在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和均衡性.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进行建设,对国务院的职能部门提出了要求,教育部要进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办学标准和学校的建设标准。而且在均衡的方面,对农民工子女,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要对特殊学校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当年陶行知所提倡的“乡村教育”是这样,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呼唤的“素质教育”也是如此。

4.民族使命教育

陶行知先生憧憬美好的未来,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一个独立、自主、平等、进步、幸福的新中国”。紧密结合反帝、反封建、争民主的斗争。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伟大战略;新课改也明确提出改革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陶行知先生民族使命教育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5.开放教育

“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基本上是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这主要是和社会形态有关。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不可能有开放的教育制度,而且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教育同实践相分离,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只培养智力,不培养能力,完全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完全成了消费事业,不能为生产提供优秀的劳动者,使社会生产缺乏后劲。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新课改也明确提出改革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6.过程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针对传统的教授法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事怎样做就应当怎样学,怎样学就应当怎样教,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明确阐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的关系。教师教学要以学为根据,为学服务,教的原理要根据学的原理。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主张把培养能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新课程改革也特别要求过程学习,过程体验,过程评价,沉浸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体验,提高技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7.特殊教育

培养特殊人才的思想,重视师范教育陶行知先生1938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选取有特殊才能的难童,进行培养人才的幼苗实验。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办开放式学校,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自主精神。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文中他说:“我们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因为没有得到培养的机会而枯萎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这个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时时在我的心中,提醒我中国有这样一个缺陷要补足。”先生还明确地说:“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东西贡献给老百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这样的爱心,不也正是我们教育者应具备的吗?

二、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呢?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要把教育当做产业来办,高投入,高产出。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伟大的贡献。

 

生活教育的理论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与当前党中央号召实施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其基本原理和根本观点仍然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他所倡导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显前卫,可以有效地用于证明和指导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今天我们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要花大力气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武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为此,作为陶行知思想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教育战线上的同仁吃透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其中的“生活教育”这一核心理论,把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辨证统一的核心理念。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

其次,抓住目前全国上下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让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革新我们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有力武器,让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

1、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

2、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建构开放的、多样的生存状态。现在不少人整天让孩子听着老师的课,做着老师和家长布置的题,甚至连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会被大肆侵占;教育形式非常僵化,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敢越出大人的雷池一步,他们的灵性在逐渐丧失。我们应该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创立开放的教育形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带其走向美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激励、引导并帮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朋友”。这样的教育教学便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师生共学,长幼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的社会便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孩子便会真正成为积累丰富、体验真切、富有灵性的智慧之人。

3、放开手脚,干出才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自于他的勤奋读书,更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两者紧密结合,是天生的双胞胎。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做中学乃是真学,“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做合一”关键在于做,做就是行动,行动就靠自主。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促使孩子在“干”中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能创新的人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