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校概况
  3.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济源市第四中学二0一一——二0一六年

五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的前提分析

(一)新的形势: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强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解决发展带来的新矛盾,如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更多实惠,如何保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并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和政策调整,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开始了新一轮、更加健康的发展。反映到教育上,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尽快促进教育均衡,逐步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特点。

面对教育发展,特别是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济源四中经过60余年发展的积淀,使自己在推进有较大规模、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进程中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办学实力大幅增长,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完全有能力抓住新的机遇,进一步发展自己;有能力战胜各种挑战,进一步壮大自己,实现新的跨越;也应当有责任在更高层面上优化自己,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给人民群众更大的实惠做出较大的贡献,不辱时代使命。

(二)学校现状

1、规模与效益统一。12轨36个班规模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逐步攀升说明了济源四中的规模扩张促进了办学各要素间的进一步和谐,机体组织能进一步激发。

2、初步具有了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和“三能”教师队伍。

3、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群和办学思想体系。办学思想“人人有位置、人人有价值、人人有进步、人人有幸福”、“追求素质与升学和谐统一,让学生极尽潜能发展”等等。办学思想:“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办学目标:“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管理目标;“能忠诚团队;能成就学生;能自主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目标;“高升学率、高合格率、高竞技率”的教学目标等等。

4、初步形成了以“绿”为基点,以“朴”为核心,以“校园绿、建筑古、文气浓、校风朴、理念真、治学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体系。

5、学校的迁建已列入政府计划。

6、学校的快速发展,使四中人更有信心、更有激情,外部群众更信任四中、支持四中。

7、比较成熟的干部队伍和管理机制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8、一系列的研究改革,推进了办学模式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变,管理方式由经济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落实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资金筹集。用新一轮发展的硬件建设需近亿元。

2、观念提升。省级示范性高中,不仅是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

3、素质提高。设施、管理、素质是学校实力三要素。其中,人的素质是解决定性的因素。

(三)结论:综上所述,形势又一次给学校提出了新的发展命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生发了新的挑战。济源四中由于历史的积淀和近年快速的发展积聚了较为雄厚的实力,为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济源四中必须再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有能力、有责任实现跨跃式发展。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品位,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群众子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把“提升素质、提高质量”做为发展主题,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人校和谐;全面优化,创建特色”的发展思想,立足校本做文章,创新教育思想和方式,重点突出“文化经营、民主科学、研修改革”三个引擎,强力实施“名师、名生、名校;特点、特长、特色”战略,积极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幸福指数,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人的自豪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三、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体发展目标:抓住我市要优化高中教育资源,促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尽快迁建济源四中,用三年时间把四中办成以现代化为前提的校舍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具有24轨以上规模,面向中等基础学生,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挖潜、转化、提高,以“让学生极尽潜能发展,追求升学和素质高度统一”为核心理念,师生的发展意识、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现实基础上的提升幅度明显超越其他高中;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信誉度、满意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在区域乃至广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名气的普通高级中学。

特色目标:文化立校、科研光校、民主活校、体艺亮校、文科强校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发挥强势作用,进一步彰显出特色。

软件发展构想:

①有意识地引导全体师生践行四中精神,不断丰富四中精神的内涵,实现四中精神与四中事业的互动和共进。

②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使其最大限度的适应学校教育生产力的发展。

③加大引入、培训、淘汰的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④持续不懈地开展“学生民主管理研究”、“研究性教学研究”和“低进高出、挖潜转化”研究,推进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⑤建设学习性团队,推进“学习、实践、研究”一体化进程,让学习和研究同常规工作一样成为必要和需要,成为团队的风气。

(四)质量发展构想:

①让强烈的质量意识,正确的质量观在师生中生根,增强“工作就要讲质量”的意识,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升学与素质统一”、“升学必须做为目标,升学同时又是手段”等质量观。

②保持高于同类高中的升学成绩。

③以追求高升学率为手段,利用课改、考改不断深化的契机,促进学生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健全心理,强烈责任,良好习惯,行为能力),使四中毕业生的素质具有明显的四中文化烙印。

④在面向中等基础学生施教上出成绩,出经验,出成果。

⑤创出体现四中办学水平,在系统内和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办学特色。

四、发展的步骤及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围绕“三能”培养目标,逐步推进四个转化(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从"应试型"转为"素质型";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造就一支"对事业有责任感、对集体有归属感、对学生有亲情感、对自己有荣辱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个性化现代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有较强的研究改革能力,年龄、学科、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

2、建设原则:坚持"以培训为主,调整为辅"的原则;"以校本培训为主,他本培训为辅;以思想培训为首,以业务培训为主"的原则。

3、具体措施:

(1)逐年引进,适当调整,保证在质量基础上的数量要求。

(2)坚持进行思想培训。一是做好思想观念的重塑,主要厘清和强化五个观念: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发展观;②四中文化的内化与张扬观;③素质与升学统一观;④改革提高质量观;⑤位置、价值观。二是做好团队凝聚力的营造工作: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①感情的角度。了解四中、热爱四中、融入四中,以做一名四中教师而自豪;②自身的角度。强化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以学校兴衰为己任,以为学校增辉为荣耀;③利益的角度。把个人与集体在发展、利益、质量三个方面统一在不同形式的共同体中。三是坚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坚持通过假期集中学习、平时会议渗透、案例剖析、个案处理、建立师德评议制度和师德档案等形式,引导全体教师从事业的角度、形象的角度、利益的角度深刻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要义,以及落实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和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3)围绕三个内容,利用六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三个内容是:⑴提高学识水平。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学历100%达标,在此基础上提供资金支持,让教师继续向研究生学历提升。同时,认真做好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⑵提高常规教学能力。通过对教学基本功(语言、教态、板书、课堂组织与应变、教材加工与教学设计等)和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备、上、辅、批、考、评、研)展开的微格过关,全面提高教师的常规教学能力。⑶提高研究改革能力。让教师理解研究改革的意义,明确研究改革的方向,树立研究改革的意识,增强研究改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找准自己研究改革的突破点,不断提高研究改革的能力。能够上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自己个性的特色课和创新课,推动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研究过程、考试过程的转变。

六种形式:〈1〉建设学习型团队。〈2〉分层定标,分层培训。〈3〉对青年教师实施"13579"系列培训,即一年站稳脚跟,三年达到合格,五年创出特色,七年成为骨干,九年能做学科带头人,继而力争成为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4〉以制度为保障,以过程为载体,强化岗位练兵。〈5〉坚持组织每期三轮听评课活动。〈6〉用教研科研促提高。一是继续坚持全员参与的短期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教师每人每期(或学年)"一书、一题、一文"活动,推进全员的"学习、实践、研究"一体化进程;二是结合实际承接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下达的课题。三是继续组织好根据办学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现实问题转化成的中长期课题。现正在研究的有《中学生常规活动自主管理探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高中学生挖潜转化、低进高出"的实践与研究》。

(二)优化学校管理

1、坚持把人格管理、思想管理放在管理的首位。人格管理着重在"爱、勤、义、责"四个字上做文章。学文件、析典型,从事业的角度明道理;析典故、评现实,从自我的角度讲道理;引事例、辩是非,从工作角度想道理;订制度、严规范,从制度的角度强道理。

思想管理坚持在"丰富、强化、内化、深化"八个字上下工夫。坚持与时俱进,适时从现实和发展的结合上提炼出新的思想,丰富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坚持用发展的事实、为未来做准备的警示、团体利益捆绑机制,强化办学思想;坚持渗透为主把办学思想体现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在文化建设中,内化在人的思想发展中;坚持引导教职工自觉用思想解释现实、指导现实,从现实分析思想、提炼思想,把教职工对办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引向深入。

2、积极推行民主管理

(1)落实教代会制度;(2)建立廉政监督制度;(3)实行开门办学;(4)实行校务公开,落实"五公开"制度;(5)积极推行学生民主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极力把学生推向主人的位置。

3、认真实施科学管理

(1)完善职能处室、年级组、教学组、班级;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三线并行交叉的行政教学管理体系。完善领导和处室人员值班、教师值周、班主任巡查、学生会值勤的四类常规管理机制。

(2)坚持推行权利下放、重心下移,把管理的责任和主动权推向一线。

(3)坚持实行基层组织(主要是年级组、教学组、备课组)成员的责任、利益、发展团体捆绑制。

(4)用民主的方式完善规章制度,以法治校。

(5)在管理中体现人本、精细。坚持在管理中"确立精细意识,培养精细习惯,提高精细能力,不懈追求精密计划、精妙过程、精致结果",使管理水平逐步达到无缝隙的境界。

4、依法治理学校

(1)坚持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我们的主题是“法在校园,德伴我行”,因为法律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法制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该是道德教育,所以在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怎么做人,为进行法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

(2)坚持课堂讲授与其他灵活多样的形式相结合。课堂教学直观、具体,应作为主要的方法长期采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展示学习成果。

(3)坚持辅导队伍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为保障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从内部建立由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外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等,共同为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兼顾教师、家长相结合。学校法制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对教师、家长进行法制教育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获取多方支持,才能开通法制教育的渠道,开创学校法制教育的崭新局面。为此,将重视对教师的法制教育,鼓励全体教师自学《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对依法治教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让家长接受到法制教育,另一方面也通过家长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使全社会都来关爱下一代。

(三)优化教学工作

1、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契机。要持续研究课改提出的新问题和提供的新机遇,始终保持教学改革的理性,紧紧把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性;要科学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办法,提升学生科技活动、规范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要重点抓住教法改革和学习过程优化两个主题做文章,高效实做,促进课改理念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突出课堂教学改革这个核心。以创高效课堂为目标,以“研究性教学实践研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继续实施体现四点基本要求(目标确立与强化;学研考;高着眼、低起点、多联系、缓坡度、多循环、快反馈、速矫正;堂堂清)、借鉴“先学后教”经验、教学案合一、导教导学,立足自己教学实践的课型建模改革,务求实现人人科科具有自然的、能够熟练运用的预期教学模式。

3、实施三个优化。(1)优化办公环境和办公秩序。在已有初步改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存在问题的危害及原因,把教育、规范、激励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对屡教屡犯者,除记入师德考评外,尝试实行隔离办公、单个教练的办法进行教育惩戒,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秩序。(2)优化教师队伍。坚持素质优化为主、人员优化为辅和思想引领与教师思想实际结合、业务提升与教师教学实际结合的策略。①进一步深化自主组合、优胜劣汰的双向聘任改革,视需要与可能通过适当流动,促进人员组成的优化。②加强教师发展目标和师德师风教育,特别是进行忠诚团队、忠诚岗位、以诚待人、以爱待生的基本职业伦理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即能自觉自主发展。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政治道德引领作用。要继续深化党小组建在年级的实践,使党小组在年级组织建设和管理教育中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④创新青蓝工程,有效开展师徒结对帮带活动。⑤分类管理、分类评价,调动各层次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要重点发展高级教师的研究、指导和示范引领能力,建立高级教师档案,在进行一般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与岗位职责相应的专项评价;要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并用比赛的形式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要对中级类教师开展自主定向、自主达标活动,并进行阶段性的针对性达标评价。⑥强化校本研修,促教师在研修中成长。要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组织研修的功能,有计划、有力度的组织研修活动,培养学研风气,成为名符其实的学研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进行学研交流和成果展示,使其成为帮助教师成长的教室与课堂;要以“三个一”、听评课、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把学习、实践、研究统一起来,把素质提升与质量提高统一起来,实现研修促专业成长、专业成长促质量提高的健康发展。(3)优化教学过程。要重新审视并贯彻常规教学“三字诀”;要把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更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要加强检查反馈指导,使教学常规能有效落实。

4、落实三个强化。(1)强化工作目标责任。从组织到个人均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工作过程与目标一致,工作优劣用是否达标说话。(2)强化包教包学。一是强化包教目标责任,二是强化包教过程管理,三是强化包教结果考评。(3)强化教育科研工作。坚持教科研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用解决校内实际问题的成果,体现教科研示范校的责任。本年度要重点突出“挖潜转化、低进高出”、“研究性教学”、“学校教育民主化”、“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校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不仅要有理论性成果,更要有方式改变、质量提高、能力提升的物化成果。

5、追求三个提高。<1>提高教师素质。要使教师的道德、理念、能力实现预期发展,基本适应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2>提高教学品位。要不懈追求轻负担、高质量和高效率、高质量;要力求达到知能并收、教书育人;要力争实现教学成绩是学生素质养成的自然结果,即升学与素质的和谐统一;要尽力达成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快乐幸福共同发展。<3>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横向比较上实现教学成绩的分阶段持续提高。

(四)优化德育工作

1、要结合教育实践继续强化德育价值的再认识。要继续深刻领悟德育对于学校教育者来说是战略又是战术、是事业又是功利的含义;要使教师真正明白学生做不好人就学不好书、教师传不好德就教不好书、学校育不好德就没有成绩的道理。要使教师切实知道送一缺德之人到社会,不仅会害人,也会害到教育者自己,绝对不是什么笑谈;要让每一个教师不断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自觉性。

2、要突出重点、把握特点、克服难点,狠抓德育内容落实。坚持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做为重点狠抓,把理想、价值和自信教育做为核心精抓,把行为养成与三理教育、法制教育做为基础长抓,把责任和荣辱教育做为主线贯穿抓,把学校理念、精神、传统做为特色着力抓。

3、要贴近实际,以渗透为主,增强德育实效性。要坚持管理渗透、环境渗透、课堂渗透、活动渗透。其中管理渗透主要是日常和阶段性常规管理教育活动,要在总结多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常规建设,力求使管理渗透常规化。活动渗透主要以节日纪念性活动、热点性活动和特色活动为主要形式,政教处要据此设计好主题,做好活动的系列规划,并注意总结,形成活动常规,避免随意性。

4、要加强校内德育队伍和校外德育组织建设,进一步形成德育合力。<1>全员队伍建设。主要是增强全员意识,明确全员责任,提高全员能力,促进全员育人。<2>骨干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班主任、政教人员、政治课教师、学生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3>团的组织和团员队伍建设。主要是增强团支部的组织能力,有效发挥团员的骨干模范作用。<4>有效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和校讯通等载体,加强对家庭育人的引导和家校携手育人的协调。<5>择机改组社区教育委员会,更好地协调社区各方教育力量,克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优化学校周边的社区环境,为学生提供能够健康成长的社区条件。

5、要改进学生成长的激励机制,力求调动每一个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1)要正确把握激励的一些原则:立足于调动人人;着眼于努力和进步;多用正面激励,多让学生感受阳光;让更多的人有获得奖励的机会;促使更多的人体验在校生活的意义。(2)要改进激励形式。比如:①要突出团队奖惩。②要强化个人积分量化评价。③要让努力和进步的学生都能获奖。④增加表彰的次数。可在月、半期、期末进行不同层次的表彰,对某时、某事突出的人进行临时性表彰等。⑤要树典型立榜样。要系列宣传榜样的事迹,并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学、赶榜样活动。(3)要发挥共青团的作用,用共青团的行动激励自身和别人积极进取。

(五)彰显办学特色

1、文化统领,打造文化育人品牌。(1)不断深化对文化及文化管理的认识。应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首先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风气;文化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线即是价值与精神;文化需要也总是通过文字、话语、制度、建筑、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又是深刻和持久的,而影响的主要方式是价值认同、制度规范、榜样示范、氛围感染和环境昭示等;济源四中的文化底蕴是严谨朴实,应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精神。(2)继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强化时代精神的融入,着力打造以“严谨朴实”为特征的学校传统与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学校新文化,并使其占主体地位。(3)坚持学校主体文化的认同与内化,使学校新文化在观念重塑、制度改造、行为养成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当前,为适应“提升素质、提高质量”的发展主题,要特别强化“研究改革、创新进取”文化的培育及其作用的发挥。(4)做好文化整合工作。使学校各要素接受主体文化的洗礼,进行文化视野的升级或改造,使学校各要素提升品位并形成一个和谐(而不是排斥)的文化系统。(5)创新文化形式。文化形式既表现文化内容,又发挥文化的影响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是文化认同与内化的有效载体。本年度,要围绕思想引领、制度规范、评价导向、氛围感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①组织好以强化价值、理念、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②从渗透文化的角度改造设计各类会议和活动。③从文化的视野设计、改造规则、规章内容及其落实形式。④深化班级文化内化工作。⑤与实施学生团队考核相应,组织好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2、体艺亮校,打造学校体艺特色。一是强化体艺工作的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定位是:创建学校体艺工作特色,使体艺工作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二是继续坚持体艺工作的高起点和高质量,创特色、铸品牌。体艺组、政教处要对目标任务进行缜密的思考,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三是进一步优化体艺常规工作。要总结生成不同课型的能促进知、技、习、品和谐生成的体艺课堂教学模式;要规划组织好日常群众体、艺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体艺素养;要设计组织好每学期的阶段性体艺集体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展现体艺素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四是进一步提升体艺成绩。要强化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力争在各类竞技比赛中多获奖、获高名次,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要重视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力争在年年有提高。

二0一一年十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