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德育之窗
  3.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逃学旷课”的调查及思考

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辍学,并常常同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多次逃学的学生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与

    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辍学,并常常同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多次逃学的学生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与集体相隔疏远,对老师和同学相抵触。逃学也为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因为这种学生正是坏人教唆犯罪的对象。
    最近,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围绕这一专题,对我校做了一次心理信息的采集,采集样本674份。调查结果显示53.38%的学生都不曾有过逃学的念头、67.5%的学生都不曾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88.9%的学生不曾有过逃学的行为、94.7%的学生不曾有过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于逃学和离家出走可能产生的危险,大多数学生都有清醒的认识,67.8%的学生认为离家出走有危险。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对学习、对家教都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其中有一些调查结果,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面对“上中学后,你有过逃学不上课的念头吗?”,回答“有时”或“经常”产生逃学念头的,高一为27.7%、高二为20.9%、高三为31.6%。承认有过逃学经历的学生,高一占11.6%、高二占17.5%、高三占18.54,年级越高所占比例越大。
    据调查,逃学的学生有38.83%是到网吧聊天、玩游戏;10.58%是与朋友在一块玩;14.1%的学生是一个人在外闲逛。只有9.86%的学生是待在家里。这对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敲起了警钟。
    学校提醒中学生家长:必须关注自己孩子的学习活动时间,多与学校沟通,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逃学现象,就应该及时加以疏导的控制。而作为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多与家长联系,要把学校的教学活动时间及时告诉家长;发现学生没有到校,更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调适和行为控制。
    调查发现:“有时”或“经常”产生离家出走念头的,高一为3.8%、高二为8.2%、高三为15.3%。当问及“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回答“学习压力太大”的有37.2%、“与父母的矛盾导致”的有36.9%、被老师批评的有9.45%、校外朋友影响的有5.7%。看来学习上的压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
    学习上的压力,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从学校来看,学校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导致学生超负荷,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教材太难,作业太多,缺少文体活动,学习成了苦差事;从家庭来看,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只关注子女的考试分数,不体谅他们学习过程的艰苦,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我个人认为,学校在注意教育模式转变的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心理、人格得以正常发展。要把“正确应对学习压力”作为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的内容。据专家介绍,南京市近百所心理教育实验学校,由于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这些学校的学生基本没有出现长时间逃学和离家出走的现象。
    中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发生矛盾,甚至激化导致离家出走,这大部分与亲子之间存在代沟以及父母采用不当的家教方式有关。亲子之间如能沟通,就会互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可以获得彼此的关怀和帮助,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烦恼和痛苦。这对于身心迅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必将有利于他们去战胜困难,探索人生和未来。
    老师与家长要经常提醒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应该学会与老师、与家长和同学们沟通,学会像成年人一样交谈、交流,通过思想上的沟通,把问题解决。专家提醒学校与家庭,要给孩子补上“学会求助”这一课,在心理上失去平衡的时候,能及时寻求有效的帮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