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德育之窗
  3.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害羞”的对策

  最近,有几个同学来信,一直提到“胆小”、“不敢回答问题”、“害怕问老师”等一系列“害羞”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参考了有关方面

  最近,有几个同学来信,一直提到“胆小”、“不敢回答问题”、“害怕问老师”等一系列“害羞”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参考了有关方面的书籍,又询问了一部分有经验的班主任,给同学们作如下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有羞怯感。譬如,见了生人会脸红,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等等。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

  羞怯也许没有“特效药”可治。然而,专家们经过研究得出的一些方法,或许能帮助害羞的人克服心理障碍。以下是一些心理专家和医生的建议,同学们不妨一试。

写日记,找到恐惧的根源

  心理学家克利斯托夫·麦卡勒说:“写日记是省事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远比别人更了解自己,记下自己的想法和恐惧,找到根源,再想办法克服。

假想一个“不害羞的你”

  心理学家菲利普·任巴度说:“假设自己是在一部戏里演个角色,局促不安的感觉就会消失。毕竟这不是真的上台演戏,只是扮演一个角色罢了。”

做好准备

  心理学家贝纳多·卡杜奇把这种方法称做“社交侦察”。他说:“假如要去参加社交聚会,最好先弄清楚与会人士的身份、职业、喜好。”假如要去拜访素不相识的人,最好先了解一些有关他的情况,到时交谈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改变身体语言

  心理学家亚瑟·华斯麦说:“羞怯的人往往不知不觉表现出冷淡退缩,总希望人家知道他们‘惊慌,害怕,吓坏了。’”可是别人却很难收到这种信息,反而把这种身体语言视为冷漠、自负的表现,因而离得远远的,使羞怯的人更没有安全感。

  “所有的技巧当中,”华斯麦说,“简单的身体语言变化具有立即可见的惊人效果。”他列出了一些能够表露热情的身体语言信号:微笑;开放的姿态(不要紧抱双臂);上身略微前倾;肢体接触(如握手);眼神接触;点头(表示你在注意听而且了解对方的谈话)。“只要对周围的人表露出这种平易近人的形象,就会获得友好、善意的回应,对陌生人的害怕也就没有了。”

吐露隐忧

  容易羞怯的人最怕的是亲人、朋友甚至医生都不把他们的问题当一回事。心理学专家柯伯恩建议去找“安全的人”,这种人不会介意你害羞──莫找那些叫你不要钻牛角尖的人。“你所需要的,是愿意听你诉说心中恐惧,但不会遽下判断的人。”

作最坏的打算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保罗包恩医生要病人在有同样问题的人面前谈自己最深的恐惧。譬如有人怕演讲,其他人就会向他提问:“你的羞怯来自何处?”“小时候就有人讥笑我。”最糟糕的情况能坏到哪里去?“他们会讥笑我!”结果你会怎么样?“要么跟他们一起笑,要么永远不去向那群人讲演。”

  由此可见,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远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坏。倒是有种恐惧往往伴随羞怯出现,在生理上表现为:出汗,声音发抖,脸红。然而研究显示,这些征候远不如害羞者所担心的那样引进旁人注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