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德育之窗
  3.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对策

[摘要] 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从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摘要] 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从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对目前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对父母、同学、老师以及对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对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根据心理学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是不能互相割裂,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调查分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嫉妒心理: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重点中学的学生尤为明显。

2.怯懦心理: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顾后,谨小慎做,担心会失败。

3.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对立心理:表现在认知上的敌对,情绪上的反感和行为上的疏远。这类学生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做别人所不高兴的事情,逆反心理极强,其行为总是家长与教师、学校的要求相背道。

5.猜疑心理:表现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这类同学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给身心带来危害。

7.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这些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努力学习好功课。另一方面又缺乏踏踏实实的学习决心和毅力;一方面自认为是块学习的料,另一方面遇到具体问题,又觉得自己缺乏读好书的才能,结果一无是处。

8.厌学心理: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三、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二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家庭环境因素:从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之大不可否认,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关系极大。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学生健全心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家庭内部成员关系和睦融洽,孩子性格开朗乐观,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更强。相反,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将会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养成孤僻性格,难以与他人交往。事实上,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上家庭破裂,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的某些失误使当代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如今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姆式的教养弱化了学生生存意识和生活能力。相当多的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值极高,一旦达不到要求,不是训斥就是喋喋不休的唠叼,使亲子关系疏离,使一些孩子产生压抑、孤独、逆反、封闭等心理障碍。

2.社会负面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持久性。社会价值导向的失衡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障碍增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大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的诱导,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滋生与蔓 延也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使一些学生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空虚感,出现了一些病态心理和人格障碍,造成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崩溃。另外,社会上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场所大量的出现,如歌舞厅、酒吧、游戏机房以及现在正悄悄掘起的网吧等等,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它也是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和计划性。然而,在目前学校教育中,某些地方应试教育还十分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频率的考试,超限度的加班加点,强烈地刺激着中学生稚嫩的心灵。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了一些违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痛苦。另外,教育结构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厌学更加突出,据国家教委有关人士调查,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3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60%,因此,学校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教育指导思想的片面,教育方法的不当也是导致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对策。

1.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2.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人人需要我,我要为人人”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策。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给学生一点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给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4.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5.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实践证明,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摇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培养方式和社会的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家访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平衡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卫生学》陈家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2、《班主任手册》   彭诗琅主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5月第1版

     3、《教育心理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