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学之窗
  3. 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

玉阳山与道教文化

玉阳山与道教文化四中 郑小伟春暖花开,我们几个相约到玉阳山踏青。玉阳山系王屋山支脉,位于济源市西北15公里的承留镇境内,总面积36平方

玉阳山与道教文化

四中 郑小伟

春暖花开,我们几个相约到玉阳山踏青。

玉阳山系王屋山支脉位于济源市西北15公里的承留镇境内,总面积36平方公里,群峰连绵,山体巍峨,泉水清澈,鸟语花香,风景宜人。东玉阳山中有麻姑庙、麻姑泉、麻姑河,东西两峰之间有灵都观。

来到山脚,我们首先接触的是神秘的麻姑庙。

麻姑庙,麻姑仙人之所居,称麻姑洞天,位列全国道家十八小洞天,也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王屋洞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是我国东汉晚期形成的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相传为张天师张道陵所创。奉先秦老聃(老子)为道教教主和最高天神。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主张修持,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飞仙等,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道教兴盛,唐玄宗李隆基,钦令长安道教宗师司马承祯来王屋山传道,并令御妹昌隆公主随司马承祯到玉阳山平阳洞修道,遂改封“昌隆公主”为“玉真公主”。

而麻姑则是跟随 “皇姑”玉真公主学道的一位,原名侯真定,四川金华人氏。幼时受神仙点化,便徒步数千里来到这里修道。为了众多信徒之衣食,她不辞辛劳,终日种麻浇麻,故送道号“麻姑”。“麻姑”在此修道二十余载,苦修成仙,麻地周边四溢汇流成河,即“麻河”,后人感其修道之诚,遂建庙宇,即“麻姑庙”。

站在麻姑庙前正视,麻姑庙周围古树成林,浓荫蔽日,庙院坐北向南,依山而筑,两进院落,高低错落有致,依次为戏楼、梳妆(望乡)楼、山门、麻姑殿。东侧有眼光殿,广生殿、财神殿。西侧有龙王殿、药王殿。现存梳妆(望乡)楼和药王殿均为清代建筑。

庙前有麻姑泉、眼光池。传说二泉清水长流,用泉水洗眼,可使耳聪目明。

走近庙内,只见王母娘娘(送子老母)、药王孙思邈的神像也在庙内供奉。

麻姑庙庙香火鼎盛,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满山都是祈福的游人和香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令人流连忘返,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麻姑庙的西北200米处是灵都观,灵都观和李商隐有一定的渊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出生于河南沁阳。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感情,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这些内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和观念。正是因为玉阳山道教文化的影响,李商隐对诗歌别创新格,出现了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 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落日的余辉洒在玉阳山上,山显得那么寂静,那么具有诗意。古诗云“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用在这里再恰切不过,怪不得修道者要选择这里。我也突然明白了那么多善男信女来此游玩的原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那些像鸢鸟一样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也许这就是玉阳山道教文化的真谛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