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科研
  3.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培训资料(三)

教育科研培训资料(三)二、检索资料  研究课题确定后,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以便全面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情况(如研究内容的历史沿

教育科研培训资料(三)

二、检索资料
  研究课题确定后,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以便全面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情况(如研究内容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性质、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同时,还可以界定一下本课题与相关学科门类的关系,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否则,就有可能走弯路或重复研究。例如,有位初中化学教师,每次做氯酸钾制氧实验后,都把反应后的残留物浇到花盆中。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花草长得格外好,于是来了灵感,决心以此为课题搞一项研究。他确定了《关于氯酸钾制氧实验残留物对花木生长作用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以图日后申请专利。后来他得知,氯化钾本身就是一种肥料,研究便到此为止了。还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长期致力于“速算”研究,结题时专家发现:她的研究成果本身就是早已定论过的分配律和结合律。这两位教师劳而无功的研究,都是因为事先没有查阅文献,进行资料检索和初步论证。
  检索资料可以借助于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的图书目录,查阅相关的学术专著、报纸、期刊、党政文件、调查报告、科技报告和各种学术会议的论文、学术报告,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阅。
  检索资料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时序检索法:即以所需资料产生的时间为检索线索,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进行检索。时序检索法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顺时检索法。以课题研究对象发生的时间为检索起点,由此直至当前,即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可得到较为系统、全面、完整的文献资料。另一种方法是逆时检索法。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近及远,检索达到预期的要求即告停止。
  (二)追踪检索法:即按照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正文中所提及的,或者文章角注,或文后参考文献目录等为线索,再扩大追踪范围,从而获得所需文献的方法。此法省时省力,检索所得的文献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检索范围太大,有时甚至难以中断,显得庞杂,因此需要加以取舍。
  (三)综合检索法:交替使用时序检索法(顺时、逆时)和追踪检索法,互为补充、循环交替地进行检索的方法。使用此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检索技巧,方能获得较好的资料。
  检索资料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要去伪存真、去旧存新,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
  (二)要去粗取精,以保证资料的可利用性和有效性。

  在选题过程中,通过资料检索,占有详细资料并进行分析,能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并可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

  选择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应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需对课题研究作全面系统的综述报告,宜以顺时检索法为主;如是新课题的研究,应以逆时检索法为宜;若缺乏完备的检索工具和线索,则可采用追踪检索法;综合检索法则博采各家之长而被普遍使用。如能使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互联网、联机检索,则检索速度会更快、更准确、更齐全,因而效率也更高。选题过程中的检索资料,主要是为了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以便使研究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三、申请立项
  课题选定后,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立项。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获准立项的课题,由批准单位向课题负责人下达立项通知书。一般来说,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只对立项课题进行管理并组织专家予以鉴定验收。
  为了便于大家申报立项课题,现将课题申报的有关要求说明如下:
  (一)立项时需按要求填写《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可按原规格复印,但不得自行更改内容。
  (二)每个课题限报一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6人(包括负责人)。
  (三)申评书须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四)明确课题完成时限。一般来说,以研究报告或论文为成果形式的课题完成时限为l一2年;实验研究和以专著为主要成果形式的基础理论研究为3—4年;一般不要超过5年。
  (五)明确课题预期成果形式。课题成果形式是指: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校本教材、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等。
  (六》申报立项课题者,可直接到上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

  立项可以使课题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适时组织专家鉴定验收,同时也可取得本单位及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四、制订研究方案
  课题立项之后,应尽快制订一个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的具体计划,也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设计。它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工作程序。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十项内容:
  (一)题目(即研究项目的名称)
  题目必须简洁、具体、明确,力求能体现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例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具体要求请参考第二章:选题之(一)“什么是课题”)
  (二)署名
  题目下面签署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文责自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近几年省级评选的要求,一个课题的合作者(包括负责人)不得超过6人。另外,署名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姓名写准确,以免给随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问题的提出(有时可表述为“引言”、“课题的背景”、“问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的意义与目的”等):
  本部分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示成果目标,使研究自始至终在其导向下实施,不偏离方向。
  首先,要交待课题研究的背景。即说清研究的动因,根据什么,受到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因为任何课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研究这个课题的原因和价值,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就需要研究者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把已有的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确认自己的创意、特色和突破点。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l:《小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合作是人的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研究都是致力于考察儿童合作能力的发展和个体合作行为产生的条件。但是,上述研究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方法都忽略了被试认知因素的作用。目前,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被试对整个情境的认知是被试行为策略的因素。为了加深合作行为的机制和对表征系统的认识,我们设计了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情境中被试表征系统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被试合作行为的影响。
  例2:《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目前,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中小学教师也都迫切希望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大家都在使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等术语,但是,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正确的科学的含义了解较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国内尚无比较科学、全面测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量表。对于大量没有修改过的国外量表,有些研究者采用“拿来主义”,翻译后直接使用,由此造成各个调查结果不尽相同。有的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达到15%,有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达到20~40%。有些研究者仅仅使用某项“症状自评量表”或“16PF”人格量表测定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就此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比率。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想进行一次比较合理的、科学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例3:《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特点的研究》中“问题的提出”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有不少研究结果均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普遍的影响。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这种一般性的结论上,而应该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不同年龄学生,对不同学科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非智力因素中学生学业成就需要,学业成就目标与学生成就行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等等。
  以往的研究多从横向上来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一般只取一个年龄段学生(如初一或初二)作为研究对象,未能揭示非智力因素对不同年龄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这些研究一般均用《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智力因素。该量表是对一种普遍的广泛情境中的个性因素测量,若用于学习活动这一特定领域,必然影响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此外,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普遍影响的前提下,研究与把握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扭转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克服其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并对其尚未涉足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扩展的研究。为此,本研究确定如下研究目的:
  (1)非智力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
  (2)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3)中学生厌学现象归因探讨及解决途径。
  总的来说,“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课题来研究。这不仅是课题研究本身得以立项的原因,也是激起研究兴趣的需要。这一部分如能够表述得深刻、有针对性,就能引人注目,能激发研究的动力。但是,许多同志在“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中认识不够深刻,对背景资料的掌握分析不到位,或模糊笼统、针对性不强。比如,有一所学校确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高中研究性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在“问题的提出”部分这样写道:“一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加以审视,就觉得欠妥。因为任何教育科研课题似乎都有这三个方面的需要。这样笼统地提出,当然缺乏个性,要想获得较高级别的立项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该“问题的提出”从研究性课程自身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研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人格的健全、研究性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恰切了。
  (四)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项科研课题的实施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导下进行。我国教育科研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设计方案时,还要根据不同课题类型设计不同的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
  教育观察研究原则:①客观性与常态性原则;②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③一贯性与渗透性原则;④可观察性原则;⑤典型性原则。
  教育调查研究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调查人员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不抱成见,不带主观倾向;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记录,如实分析。第二,整体性原则。调查面尽可能拓宽,调查内容尽可能体现全面性与代表性,以获取与调查问题有关的各方面材料。第三,发展性原则。设计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已形成的各方面的情况,还要预计发展、变化的趋势,使调查计划适应教育现象的变化。
  教育实验研究指导思想与原则:根据不同的课题实验确定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小学超常教育实验”确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指导,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宗旨,以加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和整体性、有序性、可行性等原则,力求实验的可行性与高效度。“小学美术教育实验”采用的原则是:环境陶冶原则,情感转化原则,和谐奇异原则和教育期望原则。
  教育总结研究原则:①客观求实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范围: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和关键概念的界定。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其一,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课题所得结论就很可能不同。
  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结论就可能不同。
  其二,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必须在方案中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有什么表现是“厌学生”,有什么表现是“差生”,几岁至几岁为“青年教师”,啥样学生是“品德不良学生”,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可使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便于显示研究目标。对关键概念的界定,也称“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这样研究中就知道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这需要参考有关的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学大纲、教材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等,这些都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  
  例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研究》这一课题,就得给“思维能力”下一个明确定义。同时,还要对“课堂实验”作出一个界定,确定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
  选择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案中对研究对象的确定也有所区别:  ,
  教育观察研究对象的确定。观察对象是指观察的事件、过程、现象、实物、环境和人。根据观察的任务与目的确定观察对象、范围及保持其常态的措施,使确定的观察对象能完全符合课题的需要。
  教育调查研究对象的确定。教育调查对象是调查中的教育现象。要根据调查任务、性质、类型、方式确定调查对象,并要说明是运用什么方法确定的,人数是多少。
  教育实验研究对象的确定。方案要对选定的对象加以说明,所选的是怎样的对象,人数多少;研究对象是用什么方法抽取的;被试如何分组,如何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以及怎样施控等(参见第三章:实验法)。
  教育总结研究对象的确定。总结研究的对象,可选取先进的、典型的教育现象,也可选取反面的、后进的教育现象。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2.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才能使研究得出的结论准确、有效果。
  例如,《职业高中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其研究内容是这样确定的:首先,对近年来自费生与公费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从培养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其次,对近年来自费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最后,对有关职业高中办学模式与收费政策进行可行性的相关研究,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使人觉得这项研究有必要、价值高。
  如果研究的课题较大,我们可以采用逐级降解法、排除法和分类法。比如,有一所中学准备进行《中学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当他们请专家指导时,专家发现,该课题组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创造”和“创造教育”的研究上了,而“创造”和“创造教育”与课题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专家的建议,课题组采用降级分解与分类等方法,将课题内容设计成了《创造教育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和《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两个题目。并且在《创造教育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下面,又分解了《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研究》、《创造教育课程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创造教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等子课题。经过分解之后,课题研究不仅结构匀称,而且切合实际,便于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确定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受课题制约,有什么样的课题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
  比如,对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研究一般要用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教学方法,则适宜采用实验法;对某个时期的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就要用历史法。如果选用的是调查研究方法,那么在方案中要附上制订好的问卷表、谈话计划、登记表、评价量表、统计报表、调查提纲。(参照第三章:调查法)
  如果选用的是实验研究法,方案中还要体现以下内容:
  1.确定实验形式。即采用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
  2.确定研究对象特点的指标,实验过程中怎样揭示这些指标,结果分析时怎样处理这些指标。
  3.确定实验中准备控制的因素,如何进行控制。
  4.确定实验结果测量、评价的方法,在什么时候测量、评价。(参见第三章:实验法)
  在教育科研中,单一研究方法很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为每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因此,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即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时,就需要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总之,不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定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方案中加以说明。
  当前我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在确定研究方法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多数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工作总结的水平上。
  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不够,凭空臆断较多。
  第三,滥用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者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操作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
  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研究方案中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步骤,同时,要对每一个步骤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作出规定。一般来说,步骤和时间可安排在一起,即研究过程包含几个阶段,各阶段从何时至何时,以及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例如,某市正在进行的国家教育部专项研究《中小学英语教育动态真实原则推广性实验》实施方案中的时间安排与步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