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学之窗
  3. 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

科学安排教学环节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济源四中 郑小伟内容提要: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从课前精心

济源四中   郑小伟

内容提要: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校教科室指导下,从课前精心备课、加强教法学法探究以及抓好课后反馈三个方面加以探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总结。

 

关键词:精心备课  合作探究 课后反馈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对每个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是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能否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历史老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从三方面来谈:

 一、 课前精心准备——优化预设环节

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了解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基础现状。对症下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尤其是要认真研究学生,看看你所教的班级最适合哪一种教法,实施一套适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借鉴只能是弄巧成拙。课前我们可对教学中的一切进行预设。最关键的是在预设中要结合学生的探究点,寻找到这节课知识点切入的角度和方法。比如我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预先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经济政策运用上出现问题。我就经济危机出现后胡佛政府采取的解决经济的方式去入手,让学生明白了靠市场调节的模式就是自由放任,但具有盲目性,应该在经济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加大政府干预加强计划指导尽量避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就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分析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进而引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层层启发,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理思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课堂科学安排——优化过程环节

(一) 兴趣——点燃求知之欲

现代心理学证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部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学生不可能完全以学习为自觉,他们往往只有喜欢历史老师、喜欢历史课才能更好的学好历史。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呢?我想,是它的故事性、情趣性以及充满人生思考的人文性、启迪性。所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历史课上出"历史"味来,从调动学生兴趣着手去实现课堂的高效。

每堂的开头或结尾,我都要花几分钟时间,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拓展。纵的方面: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对和课文相关又不拘泥于课文的现象和事件进行介绍或探讨,可以是相关的历史人物、逸闻趣事,也可以是百家讲坛、争议热潮等等,让学生在狭窄的阅读空间里感受外面世界。横的方面:将生活现象历史化,将历史现象哲理化,让文字与思想去碰撞。一个词语引发学生无尽的历史联系,一句格言证明历史的人物的个性特征,一段歌词描述思想家的思想境界……这样,学生既在课本里又在课本外去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比如我在教授人物评价时,尝试让用凝练的语言评述人物,开展小组竞赛,学生在任务的刺激下思维得到激发,学习充满了激情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故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许只需几分钟,学生在平淡的课堂学习中会燃起一点激情,学生求知的心田里会种下一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渐渐地,学生自己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几分钟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取舍——确定学习目标

课堂四十五分钟,能点击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是乏味的,也是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记忆习惯的。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定标,二是科学达标,三是有效测标,四是及时补标。其中“定标”工作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准确定标,我以为至少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这篇课文本身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二是施教对象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现状;三是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四是对照年级教学目标和新课标要求,本篇课文应该主要完成什么任务。例如:我在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一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对课本中的三块内容: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采用同一模式(记忆—提问—做题)消耗时间有多效果又差,后经同组老师点播,我改变方式对于不重要的通过做题检测,重点、难点加大力度,比如在突破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时,我先出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去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辩论,理不辩不明,经过努力学生突破了难点有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 互动——拓展创造空间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注重营造互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表达。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三、课后全面反馈——优化评估环节

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改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理解和吸收了教师的反馈信息,对于克服思维定式等都是大有好处的,同时对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更具有积极意义。

教师每堂课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具体针对某一知识点。且布置作业必检查,检查作业必反馈。反馈过程中既有知识点的反馈,也有师生情感、价值的认同和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有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除了通过反馈环节进行查缺补漏,以保证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外,还要借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建议,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反馈正是这样通过科学的导向性去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有效调控,为下一步的教与学作好铺垫。

总之,只有目标明确,教法科学,学法正确,手段先进,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历史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2、张志公《张志公历史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5月版。

3、刘国正《实和活》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7月版。

4、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4月版。

5、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4月版。

6、王松泉 董百志《教学艺术论新编 》海南出版社20006月版。

7、王建平《中学历史园地》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93月版

8、李岩《文史知识》 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20125月版。

9、张彦春、朱寅年《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月版。

10、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漓江出版社20091月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