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科研
  3. 新课改
新课改

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学科交流会

2013-10-24 15:49:43胡喜才 1、2013年高考情况 济源市2013年高考情况 2013年我市高考再创佳绩,普通类报名6724人,一本上线1151人,比

 

 

2013-10-24 15:49:43 胡喜才

 

    12013年高考情况
    济源市2013年高考情况
    2013年我市高考再创佳绩,普通类报名6724人,一本上线1151人,比去年增加263人,上线率17.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57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2765人,比去年增加365人,上线率41.1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42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3.77个百分点;三本以上上线4044人,上线率60.14%,比去年提高1.5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总人数4831人(含艺术类787人),上线率71.85%,比去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各批次上线率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文科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5人,文科状元济源一中考生程杰以652分的成绩夺得全省第二名;理科考生进入全省前100名3人,640分以上7人,济源一中考生张鹏以659分的成绩夺得全市理科状元。张童然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吴一迪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体育艺术生被国内顶尖专业名校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录取10人,高考多项指标在全省继续领先。
    2013年全国高考命题情况
1. 新课标全国卷(Ⅰ)3个
                 使用省份:河南、山西、河北;
2. 新课标全国卷(Ⅱ)10个
                  使用省份:青海、西藏、甘肃、新疆、黑龙江、内蒙古、
                                    贵州、宁夏、吉林、云南。
3.大纲版全国卷    使用地区:广西
4.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11个
                                    北京、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四川
                                    江苏、上海、山东、天津、浙江、
5. 自主命题(语、数、英)+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理综)4个
                 江西、湖北、湖南、辽宁
6.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
                +新课标全国卷(语、数、英)
7.陕西省:自主命题(数、英)+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综、理综)
         2013年数学全国卷高考试题版本: 
         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
           河南、河北、山西. 
         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
           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宁夏、   
           吉林、云南、新疆、海南、黑龙江.  
         03、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 
2013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专家点评(新课标卷1
注重基础  淡化技巧  运算关键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卷是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的结构保持了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的一贯风格,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稳健、成熟设计理念.
今年试卷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坚持对五个能力、两个意识考查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善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在新课程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结合处寻找创新点,考查更加科学.
 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从考试性质上审视这份试卷,它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是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的可圈可点的试卷. 
 、试卷特点评析
    1.注重基础考查 试题区分度明显
      纵观全卷,选择题简洁平稳,填空题难度适中,解答题层次分明.选择、填空题考查知识点单一,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也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而在解答题中,每道题均以多问形式出现,其中第一问相对容易,大多数考生能顺利完成;而第二问难度逐渐加大,灵活性渐强,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成绩良好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2.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能力立意强化思
    试题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如文科 (8)、(9),理科第(4)、(10)、(16)、(20)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
       文科第(12)、(20)理科第(11)、(21)题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
       文理第(21)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等.
       试卷突出对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的考查.
   如文科(4)、(6)、(15)、(21) 理科第(4)、(7)、(14)、(21)题重点考查数学思维能力;
      文科(11)、(19)理科第(6) 、(8) 、(18)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文科第(3)、(18)理科第(11)、(12)、(19)题综合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3.诠释考试说明内涵 运算能力决定成败
      试题以高中内容为主,但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内容,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考查平面几何的性质和数值的运算,在解三角形和解析几何中包含着方程思想,试题表述比较常规,运算能力与运算手段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22013---2014年高三第一轮复习建议
   一、研究高考
研究是高考复习的生命线。
每年的高考题都是命题人的精心之作,对来年的高考具有一定的导向与示范作用,深入研究2013年高考题,对我们这一届的高三复习将起到指导作用,使得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以便学生在明年6月份的高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今年高考卷的研究在各类杂志第8,9两期比较多见,以下是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再结合自己的一点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2013年河南省高考数学试卷保持了“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鲜明特色,系统全面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数学思想,重点突出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查。这份试卷层次鲜明,下面我分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重视基础
    (二)注重能力立意
    (三)对运算能力的高要求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考查
    (五)突出数学内涵,重视数学思辩的逻辑性、解法的多样性
   二、克服低效课堂
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认识不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二是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上课讲得过多,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三是一些教师的讲解仅仅停留在题目本身,没有将题目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思想联系起来,缺乏对问题本质的剖析和规律的总结。
三.好考题和习题不一定是好例题
     1、选题要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
     2、选题要注重数学通性、通法的复习
     3、选题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复习
     4、选题要注重能力提高
审题---拨云见日;     点拨---提炼方法;    转化---合理等价;      反思---及时归类
择了好例题不一定有好的课堂效果
(1)、精心设计
(2)、讲解一题,复习一片
(3)、改进评讲方式,提倡师生互动
(4)、应注意语言的激励性
    四、做好教学研究.
       (1)研究概念教学.重视概念教学,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 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目前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情形正如章建跃所言:“大量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抓住数学概念的核心进行教学,学生经常在没有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数学,完成了无数次解题训练,但他们的数学基础仍非常脆弱”;“概念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多数教师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复习中.象我们也容易高估学生的基础,总认为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已经理解概念,暂时的遗忘快速回顾一遍就能记起来,有时间还不如多做点题.殊不知,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个体知识结构的丰富,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对概念的理解会越来越本质、越来越深入.事实上,基础不到位,就收不到该有的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当思维遇到障碍时回到概念、用概念思考问题的习惯. 数学的概念复习是高三数学复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起先罗列一堆概念,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后再罗列相关概念,并引申形成系统概念,这样会不会更有效?前面分析过我们学生的运算能力不行,那怎么提升运算能力呢?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运算,教师单纯点评方法是不够的.其次,上课要给时间让学生当场训练(甚至叫学生上台来做).不要怕浪费时间,少讲一个题不要紧,关键在于落实几个题.从学生高考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学生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基础.在考试中,不少学生对概念定理等认识模糊,导致在遇到陌生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合理地展开联想,进行有效的探究.尽管每年高考都会出现一些新颖的试题,但无不是课本上的通性通法.因此,研究每一章节的典型习题,注重“源”与“本”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对“双基”的灵活运用.
在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存在弱化概念教学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受“先学后教”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师对概念的复习往往采用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复习.
2.在涉及一些概念复习时就直接告知学生一些定义或简单地罗列性质或师生共同回忆公式,甚至不乏一些教师采用默写背诵等方式促使学生记忆.例如在复习“解斜三角形”时, 教学流程一般为教师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内角和、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 点,然后针对解四类三角形分别适用哪个定理进行反复操练.复习过程对两个定理的证明只 字不提.
3.受大部分学校集体备课、统一习题、评价等客观原因的影响,教师在涉及例题讲评时 就题论题现象较多,对例题背后涉及的概念不加以深究.尤其在习题或试卷讲评课中,教师按题号顺序将标准答案“从头到尾”讲评的也不在少数,在课堂上只解决具体题目“怎么解”, 却不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的问题,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和提升,因而,往往效益较低.
4.不少老师能注重在解题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但对一些思想方法的概念实质揭示不够.
目前,高三复习课中之所以弱化概念,用训练来取代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其内涵外延的分析过程,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认为概念在高一、高二已学过,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复习课能多讲题就多讲题,认为“考好数学的唯一诀窍就是做题”;有些教师认为高考不会考概念,所以不必再花时间在概念复习上;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数学复习是通过题目来回顾知识的,通过习题教学,自然就起到复习数学概念的目的. 所以目前高三数学概念复习课基本上是“先罗列概念、公式,再配以几道基础训练题, 然后是几道例题”的模式.这种罗列和强调对优等生来说不新鲜,无刺激,他们不会积极参与,如何提高其能力仍是教师的难题;对后进生来说,他们在新授课时没掌握的概念还是记不住,用不了,所以也不会有效果.学生一手拿着公式一边解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的错误与“概念不清”有关的现象更是突出.相应地,学生即使通过大量的训练,往往也达不到通过练习促进理解的效果.
   (2)探究高三复习课的模式 (高三一年都是复习课,那复习课怎么上才有效呢?)
    首先,我认为要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复习用书.
    资料再好也不可能完全适合,这就需要对复习用书不够到位的补充一些题目.选题要围绕目标,补充学生易错的、老师需要强调的重难点题.
    不在于难度大小,关键看能否体现高考需要强调的东西.我相信只要老师能够用心去找,不随便应付,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数学重在思维,一个章节复习结束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系统地归纳整理知识点,让知识形成网络.
复习课要避免枯燥,避免千篇一律,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模式,现在存在比较多的形式有:按照教辅书上的章节安排,一节节下来,先复习知识点,再小题训练,然后例题,最后练习小结.或者:结合例题分析考点,然后给出几道题目让学生练习.应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但从头到尾都是这种课,学生会乏味的、会失去兴趣,教师应该多尝试不同的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能会有老师说,高三了,学生应该知道要认真学习了,事实上懂事是一回事,毅力又是一回事,毕竟发自内心和被动的学习效率差别是很大的.没兴趣逼自己学,事倍功半,老师能激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更好吗?
有些老师上课不善玩笑,严谨是好的,但是课堂40分钟,从头到尾都是讲练讲练,未必比的上偶尔调侃调侃,学生笑一笑,活跃一下气氛,效率会更高.
    至于上课方式,不要一成不变,一周或两周穿插个一、两次不同的形式也是不错的.如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堂课可以多叫学生上台做,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如一堂课就是让学生讲解例题,然后学生补充,最后教师补充.上课注重通解通法、淡化技巧肯定没错,但偶尔和学生一起探求某题的多种解法,最后汇总也是不错的.再如上课只讲一个题,然后是各种类型的变式等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求创新.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在例题讲解完成后一定要“画龙点睛”,也就是要及时小结,从问题类型归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使得学生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总之我们要让平凡的复习课上出新意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让学生分析归纳,而不是老师的独角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心灵共鸣的和谐课堂,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体验过获得的知识更易理解、更易记住.
    (3)探究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高三每个星期都会有试卷讲评课,通过试卷讲评,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那试卷如何讲评更有效呢?
①试卷批改要及时,讲评也要及时.最好是第一天考试第二天就讲评,哪怕是当天晚上带回家批改.这是因为:对于学生,考试时的思维最集中、最活跃,考试后急于知道成绩,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此时的求知欲极强.对于老师,刚阅完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印象最深.及时讲评,事半功倍.
②试卷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并不是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出的难题就一定要讲评.假如这类题每一次考试也就是个位数的学生能做出,还不如把详细答案贴出来,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看,消化不了的课后再问老师,上课有时间还是多讲评些学生可以拿的下来的题.往往是一堂课,难题讲完也就下课了,重点题型和基础题型怎么办?统计试卷每个题目的得分情况,甚至统计到具体做错的学生.通过统计,分析错题是没教到位还是没学到位.教过多遍的题学生还是做不好,教师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尝试变换套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这只会加深师生矛盾,不利于课堂教学.
③试卷讲评时,要先让学生思考和领悟,效果会比单纯由教师讲更好.学生习惯老师讲,习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习惯去主动思考,效率就会打折扣.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试卷错误分析:是审题错,还是计算错,还是抄写错,还是表达错;是概念记忆错,还是理解不透彻,还是回答不严密等等. 教师在学生各个方面都要有想法,譬如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教师不需要泛泛而谈,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情,给学生几套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模拟卷,让学生研究评分标准,吃透评分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无谓的失分,保证会做的题不错不扣分,即使是不会做的也能理解多少做多少,争取拿点分.
④试卷讲评,并不要每次都从前往后、依题号来,老师可以把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他们已有的解题经验适时迁移到新题型中来.针对部分重点、基础的题型,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类似的题在讲评课上给学生训练,做到落实到位.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生“想法”比教学生“解法”更为重要,没想法、不会思考,只会复制模仿,怎么面对面目一新的高考题,教师要在这方面下苦功.
⑤针对卷子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卷子足够基础,学生多数错误是由于计算问题或者思考不到位造成的,教师可以不讲评,就是要求学生直接订正,个别答疑即可.一份试卷涉及两大类的专题性质,老师也可以分两节课来讲评.
⑥偶尔让学生来讲评,由学生来辩论.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格式不规范的地方,暴露学生思维的漏洞.另一方面,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给老师一个表扬的契机,通过这种形式融洽师生关系,树立学生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过多做几十个习题.
⑦落实学生的订正.课准备的再充分,课上的再漂亮,假如学生没有落实一切都成空话.有些学生订正作业就是将老师讲解的答案直接抄到试卷上,这种订正没什么效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任务,教师要想办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假如学生能隔一天订正,效果会更好,因为订正的本意就是要学生再花时间独立思考那些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把老师讲评的背出来,所以老师要关注这个问题.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学生可以在学完一个题后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学懂了没?”知道学了什么知识;二问“领悟了没?”知道用了什么方法;三问“会用了没?”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

回到顶部